摘要:以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中研1603和中研69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不同遮阴时长处理,探究不同遮阴处理(30%遮阴)对玉米子粒败育、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研698在子粒败育和产量性状上较中研1603对遮阴处理更敏感。子粒败育率随着遮阴时长的增加而上升,在总小花数至受精小花数阶段和受精小花数至正常发育受精小花数阶段,遮阴Ⅲ期(8展叶至18展叶遮阴)和遮阴Ⅳ
摘要: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探索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差异下的布局优化路径。首先,基于国土空间利用系统解析,测算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其次,构建以效率为核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情景方案和指标体系,引入多准则决策分析识别空间发展优势;最后,采用空间叠加、归类合并的方法对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进行优化分区。结果表明,晋中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呈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及西北部平
摘要:以新疆昌吉市为例,基于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预测2030年多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10—2030年昌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城市发展情景下变化最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变化最缓和。2010—2020年,昌吉市ESV减少6.93亿元。2020—2030
摘要:基于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中数据,对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对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蒸散发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量和土壤储水量4种同化数据作为水循环要素,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水循环要素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与土壤含水量数据的相关性得到了提高。除个别气候区外,TVDI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均在土壤深度为0~10 cm时最高。除西北荒漠地区和内蒙古草
摘要:为探究人工林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种植效果,在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桉树混交林及木荷纯林下种植1年生天门冬,探究不同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林间土壤多数物理指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土壤持水能力木荷-天门冬模式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杉木混交林总体情况优于纯林。0~2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
摘要:采用选择培养基从陕北木枣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具有促生性能的菌株,并对其促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陕北枣树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微生物资源。结果显示,筛选得到8株解钾菌,其解钾率为1.7%~2.8%,其中菌株zyk-8的解钾能力最高;得到11株溶磷菌,其溶磷率为1.77%~2.66%,其中菌株 zyp-5溶磷率最高;得到10株产嗜铁素菌株,其嗜铁素相对含量为9.20%~47.85%,其中菌株
摘要: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花产量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平衡法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棉花的产量也随之提高,当磷肥(P2O5)施用量在83.99 kg/hm2时
摘要:采用粗河沙(粒径为1.00~2.00 mm)、细河沙(粒径为0.15~0.60 mm)、粗石英砂(粒径为1.00~2.00 mm)、细石英砂(粒径为0.50~1.00 mm)4种不同基质进行了径流污染物去除比较试验,以常规沙壤土(粒径为0.02~0.20 mm)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总氮初始浓度为20 mg/L时,4种基质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在总磷初始浓度为40 mg/L时,4种基质对总磷的去
摘要:利用6种碳基材料进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试验,采用AMPTS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开展产甲烷潜力试验,结合动力学方程分析餐厨垃圾产甲烷潜力及碳基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碳布、碳纳米管(物料比为3∶5,m/m,下同)外,添加其他碳基材料均可以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有机物降解性能。生物炭添加组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5.9%(物料比为4∶5)和55.5
摘要:记述了贵州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2种新害虫,即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及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紫红窄吉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木衰弱直至死亡;大毛肖叶甲以成虫取食嫩梢叶,影响梢叶伸展及生长。 关键词: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新害虫;
摘要:从新鲜诺丽果(Morinda citrifolia)中分离出9株内生菌,分别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培养液经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为胞外代谢物,离心后的菌体经超声波破碎细胞获得胞内代谢物(内溶物),测试胞外代谢物和内溶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的清除效果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9株诺丽果内生菌菌株的胞外代谢物及菌体内溶物的抗氧化活性各有差异,其中,3#内生菌胞外代谢物对DPPH自
摘要: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烟草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弯孢病原菌(Curvularia l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周年轮作模式对烟草根结线虫的影响。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烤烟-冬闲-烤烟为对照,设烤烟-绿肥-高粱、烤烟-绿肥-万寿菊、烤烟-燕麦-万寿菊、烤烟-大麦-万寿菊、烤烟-藜麦-万寿菊5个轮作处理,研究不同轮作处理在不同时期对烟草根结线虫数量及烤烟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麦、燕麦、藜麦收获后土壤根结线虫数量显著低于烤烟-冬闲-烤烟处理(CK)烤烟移栽前,
摘要:以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B. N. Chang)种子为材料,探讨地枫皮种子的发芽特性及最适萌发环境,测定种仁重、种壳重等相关指标,研究不同浸种时间(0、1、2、3、4、5 d)、不同基质含水量(30%、50%、70%)、不同播种深度(0、1、2、3、4 cm)、不同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不同土壤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珍珠岩)、不同赤霉素打破休眠处理(共9个
摘要:为筛选高产稳产的九牛草(Artemisia stolonifera)优良种质资源,对不同表型九牛草叶片光合荧光参数进行评价。以江西省樟树市孙家村种植的九牛草为试验材料,以6种表型九牛草作为测试对象,采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叶绿素光合荧光参数,并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表型九牛草光合能力和潜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种九牛草表型叶片形态差异明显,不同表型叶片光合参数
摘要:以曲靖市9个主要植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探究曲靖市烟叶感官质量空间分布特征。于2022年10月在曲靖9个植烟区采集227个初烤中部烟叶,测定烟叶感官质量、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采用ArcGIS分析曲靖烟叶感官质量空间分布,通过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烟叶总体感官质量较好,但具有空间差异性,从北向南呈抛物线型变化,东西走向呈倒“U
摘要:试验研究了酵母代谢物与氮、磷、钾无机肥复合施用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花期和二代球的影响,为延长郁金香花期和种球复壮提供依据。试验设计了3组处理,包括对照、常规无机肥(氮、磷、钾,NPK)以及酵母代谢物与无机肥复合施用(酵母代谢物+NPK),以拉利贝拉和金阿波罗郁金香商品种为材料进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酵母代谢物+NPK处理能够延长郁金香的花期,其中拉利贝拉在酵母
摘要:为研究生物炭的施用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以12年生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为试验材料,在避雨猕猴桃园内开展大田试验,设置0 kg/株(CK)、4 kg/株(B4)、8 kg/株(B8)和16 kg/株(B16)4个生物炭施用量处理。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P<0.05),提升了土壤肥力。随着
摘要: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疏果处理,包含不疏果、留100粒果、留80粒果、留60粒果,研究疏果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单粒重、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不疏果和单穗留果量为100粒时,果穗拥挤、果粒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留果量为80粒时,果粒大小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留果量为60粒时,果粒均匀,无大小粒现
摘要:以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Jack) Benth.)茎叶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和没食子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猴耳环总黄酮提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猴耳环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0,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170 W,超声时间40 m
摘要:以蒲桃果实为原料,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作为试验因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蒲桃粗多糖(Syzygium jambos polysaccharides,SJP)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经活性炭脱色、Sevage法除蛋白、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精多糖;以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蒲桃果实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
摘要: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2@TiO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2@TiO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饮用水中的Pb、As、Cd、Cr、Fe、Cu、Zn、Sr元素,最佳吸附pH为6~8,最佳吸附时间为5 min;以2%硝酸或1%氢氧化钠为洗脱液,各元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分别鉴定出134、130、171种成分;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4种。3味山姜
摘要:针对弹齿链耙式残膜回收机存在脱膜不彻底、可靠性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固定刮板式脱膜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为验证脱膜装置作业性能,以机具行驶速度(A)、弹齿长度(B)、弹齿与脱膜板夹角(C)为试验因素,以脱膜率为试验指标开展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弹齿链耙式残膜回收机的脱膜率为92.5%~95.7%;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影响大小为A>C>B,脱膜率最优试验条件组合
摘要:利用气象、小气候、土壤等农业大数据和专家总结的农业知识数据库,采用B/S架构,遵循前后端分离的MVC模式,以SpringBoot+MybatisPlus+VUE的前后端框架和分层架构模式为基础,运用HTML5、CSS3、JavaScript、AJAX、ECharts、云端存储OSS等前端技术。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摘要:为满足装配式日光温室夜间保温需要以及研发新型温室保温材料,探索了机器学习在温室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比较分析了骆驼绒和橡塑板为保温芯材的两种新型保温被保温性能。结果表明,高斯回归过程和神经网络算法在温室温度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相较于骆驼绒保温被,橡塑板保温被能使温室夜间薄膜内表面平均温度提高0.8 ℃,最低夜间薄膜内表面温度平均提高0.6 ℃。对于橡塑板芯材,应当加强防风措施管理以保证
摘要:为明确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八角枫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行组装、注释和结构分析。利用mVISTA和Geneious软件对八角枫、毛八角枫、高山八角枫、八角枫MG524996和八角枫NC044840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和共线性分析,采用MEGA 11软件构建植物系
摘要:利用宏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DNA物种信息进行识别,从而实现生物群落分类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评估。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物研究领域,借助大量的DNA条形码数据材料,数据库可以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保存整理,整合多种数据库形成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渔业生物环境DNA宏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可以为渔业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综述了鱼类、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环境DNA宏
摘要: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遵烟6号和K326的多酚氧化酶(PPO)家族基因成员LOC107810501进行靶向敲除。结果表明,LOC107810501基因被敲除后,在烟草的阳性编辑单株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同时LOC107821546、LOC107786520、LOC107773093、LOC107787563、LOC
摘要: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差异,以及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探索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地区在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以及生活保障维度发展更好,上游地区在环境友好维度发展更
摘要:结合相关政策内容,探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研究认为先行县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可通过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和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实施,为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树立典范,具有主导产业特色化、产业链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物质装备机械化、农业农村绿色化以及人才队伍专业化六大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的科学问题,以期为加快农业农村现
摘要:通过简述新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梳理相关文献,以新疆的相关统计数据和政策文件为依据,构建新疆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该评价模型对2010—2020年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已进入转型升级和提高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并存阶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农业机械空间布局、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以及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业机
摘要:利用200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中国东部地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占总种植收入比重与农户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户收入对耕地“非粮化”依赖程度较低;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不会过度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东部地区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收入的增长。因此,需要将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愿景相结合,针对东部地区的
摘要:基于经济融合、生活融合和社会融合3个维度构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南北方地区经济融合进程均快于社会和生活融合进程,且在不同梯队间存在消长特征;无论是中国各省份间,还是南北方地区内和地区间,其城乡融合发展差异更多来源于区域间超变
摘要: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演绎广东省绿色金融与低碳农业的综合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的绿色金融和低碳农业两个体系一直处于较好的耦合状态,二者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过渡和耦合协调两个阶段。建议加强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规划,构建支持低碳农业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力度,丰富低碳农业金融产品,突出绿色金融服务重点,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摘要: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国粮食生产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分析国内外能源价格对中国粮食生产要素的传导机制,有利于及早判别粮食价格波动,识别风险。通过VAR模型对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能源和粮食价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要素的投入带动了粮食生产要素的上涨,投入要素重要性越高,其传导性越高;煤炭价格是通过影响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来影响小麦价格的,且对小麦价格的影响是正向的,对大豆价
摘要:为研究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WEFN)的协同发展状况,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从水资源、能源、粮食3个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后的距离协同度模型为基础,与TOPSIS和灰色关联理论等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综合协同发展模型,并以太湖流域为例,测算2007—2019年各子系统的发展度、协同度,评
摘要:从政府转型与政社关系创新视角出发,通过SWOT分析法,分类解析流域环境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市场化合作、社会化合作、公众参与合作这3种典型合作模式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基于SWOT分析矩阵明确提出促进流域环境治理服务卖方市场的形成、构建“双河长制”行动网络、由社会组织担任公益合作的集聚者和推动者等相关运行策略,进而构建流域环境治理的政社合作增效模式,实现政社合作共治的可持
摘要: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以优化公共品供给政策与路径。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2004—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效应。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高率高于
摘要: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活化利用乡村,是传统村落正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传统村落大黄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资源优势及过去村落发展进程中的现实困境,结合村落活化路径,从产业振兴角度梳理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旅游业方面,提升村落整体风貌,合理规划空间用地,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全域乡村旅游;金柚产业方面,利用区位优势,加强村企合作,抱团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金柚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