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对冬小麦灌溉进行科学指导,综合分析了山西省冬小麦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年际变化,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冬小麦需水量与各气象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73—2020年,山西省冬小麦需水量为460.25~600.76 mm,缺水量为247.59~493.41 mm,水分盈亏指数为0.53~0.89。中部地区最高气温、水面蒸发量、日照时间与冬小麦需水量的关联度排前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雪茄烟不同栽培方式下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门、属水平上的变化,探讨栽培方式对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功能基因预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其他栽培方式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的丰富度(P<0.05),且明显降低了各多样性指数;栽培方式没有改变门水平上的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组成,但对有益细菌的聚集有影响;根际土壤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
摘要:为了探索和优化生物炭内源多环芳烃(PAHs)光催化降解去除的技术与工艺,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粒径的生物炭(>1.0 mm、0.5~1.0 mm、0.001~0.5 mm),开展TiO2-光催化降解试验,系统分析生物炭基础特性以及不同粒径生物炭内源PAHs的降解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内源PAHs达76.1 mg/kg,以4环和5环为主,远超国际生物炭协会规定的
摘要:为开发安全、绿色环保且可商业化运用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茶皂素和鼠李糖脂进行复配,分析了茶皂素与鼠李糖脂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研究了茶皂素与鼠李糖脂复配体系的增效作用与稳定性。结果发现,茶皂素与鼠李糖脂复配体系的泡沫高度、去污力、润湿力和乳化力比茶皂素分别提高了14.97%、13.95%、69.42%和14.36%,表明茶皂素与鼠李糖脂复配具有显著协同效应。另外,复配体系比茶皂素具有更强的耐
摘要:以巴楚县为研究区,基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标准,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原则选取指标,构建不稳定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结果表明,巴楚县不稳定耕地主要受生态安全性、生产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13个因素的影响;巴楚县不稳定耕地有34 827.64 hm2,占耕地面积的24.15%
摘要:以新疆喀什地区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研究2010年、2015年、2019年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整体呈增长趋势。2015年,喀什地区有3个县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类型回落,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镇化发展的过渡性;2019年,有8个县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属于濒临失调,可见喀什地区整体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
摘要:以新疆塔城市为例,基于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土地生态脆弱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塔城市低脆弱区和较低脆弱区面积占比减少4.21个百分点,中度脆弱区和高脆弱区面积占比增加4.45个百分点,较高脆弱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整体减少0.24个百分点;2010—2020年塔城市土地生态脆弱度空间变化包括5种趋势,分别为低脆弱区转变为较低脆弱区、较低
摘要:基于2012—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分析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预测2022—2024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2—2021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及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城镇化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土地
摘要:为了找出不影响大蒜(Allium sativum L.)产量、对烤烟品质影响较小且环境友好的大蒜最适施肥量,在蒜农习惯施肥量基础上分别减施20%、40%和60%,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大蒜经济性状及烤烟-大蒜轮作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蒜薹经济性状以施肥量减施60%最优,鳞茎经济性状以施肥量减施40%最优,大蒜总产值以施肥量减施40%最优。考虑到氮、磷的面源污染风险,施肥量减施
摘要:以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8—2020年不同播期双季稻的生长发育观测数据以及当地气象和土壤数据,利用2018—2019年的数据对ORYZA(V3)模型进行校准,以调整和确定作物的基本参数,使用2020年双季稻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等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珠三角双季稻的生育期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范围为0~3 d。ORYZA(V3)模型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施肥为对照组,以黄腐酸生物有机肥(10 000 kg/hm2)、有机酵素肥(10 000 kg/hm2)、草炭(5 000 kg/hm2)、草木灰(5 000 kg/hm2)为试验组,对羊肚菌子实体产量、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并计算其经济效益及产投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羊
摘要:建立了基于低碳导向的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了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用地效率改变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1—2018年,巩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造成了碳储量的明显变化。8年间,耕地碳储量从412.27万t下降到405.41万t,林地和草地也分别下降了4.67万t和2.64万t;耕地向建设用地的流出造成土壤和植被碳储量的显著减少,幅度
摘要: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构建3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评估体系。结果表明,2013—2022年海南省3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发展趋势,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出现过下降的趋势。2013—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2022年海口市和三亚市的耦合度均超过了0.40。除保亭县、昌江县、琼海市、临高县和乐东县的耦合协调度在某
摘要:探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挥发油对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及菌丝体质量,研究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初步探讨挥发油的作用机制。
摘要:为有效控制湖北省宜昌市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 Hara]茎腐病的发生,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1株导致华重楼茎部腐烂的白色丝状真菌菌株,并将其命名为CLY-2。通过显微形态观察,CLY-2的大型分生孢子呈柱状,具隔膜,大小为(22.0~33.0) μm × (3.1~4.4) μm;
摘要:为了培育观赏价值更高的梅花(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盆栽产品,探究不同浓度烯效唑对盆栽梅花幼苗生长和株型的影响。试验选取6个梅花品种盆栽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浓度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0~300 mg/L烯效唑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盆栽梅花幼苗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且烯效唑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烯效唑浓度为30
摘要:探究不同树种组成配置及抚育管理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林下各层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秭归县青林口林场选择抚育型马尾松+杉木混交林(Ⅰ)、抚育型马尾松+油茶混交林(Ⅱ)、未管理型马尾松纯林(Ⅲ)、未管理型马尾松+杉木混交林(Ⅳ)4种典型林分类型,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灌木层、草本层和更新层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与相关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马尾松
摘要: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进行DNA提取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石仙桃根、根茎、叶和假鳞茎中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其中,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分离出37株内生真菌,福
摘要: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白花蛇舌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中根部最多,叶部次之,茎部最少。从白花蛇舌草中分离出的19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BG10菌株对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拮抗效果最
摘要:为保证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药材的质量稳定与溯源,简化施肥并提高其种植效率,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料替代试验。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基于聚磷酸铵型水溶肥(SRF)设计替代施肥(T1)、减量施肥(T2)、配方施肥(T3)3个处理。结果表明,SRF处理下,三七的农艺性状和氮(N)、磷(P)、钾(K)营养成分,以及土壤中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
摘要:为分析不同水平糖蜜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油菜秸秆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温蒸煮、好氧预处理和高温蒸煮联合好氧预处理对油菜秸秆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厌氧发酵,期间添加0%、5%和10%的糖蜜,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发酵完成后,分析各处理发酵饲料感官评价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糖蜜添加量从0%增加至10%,高温蒸煮预处理油菜秸秆饲料的粗蛋白质(CP)含量从3.55%上升至7.07%、可溶性糖(WSC)
摘要:为探究不同剂量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polysaccharides,GPP)对热应激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空白对照组(Control)、热应激对照组(HS)、高剂量绞股蓝多糖组(GPP-H)、中剂量绞股蓝多糖组(GPP-M)、低剂量绞股蓝多糖组(GPP-L)中小鼠的体重和卵巢指数,卵巢中各级卵泡数量、最大
摘要:采用黑腹果蝇寿命及肠道益生菌试验研究榴莲壳的抗衰老作用,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方便型榴莲壳鸡汤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榴莲壳提取物可使黑腹果蝇寿命延长,也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增殖,说明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榴莲壳鸡汤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鸡肉100 g,榴莲壳14.3 g,料水比1∶5,盐添加量0.9%,熬制时间105 min;鸡肉去腥葱、姜、料酒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12%、5%;最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总低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运用红外光谱初步解析荒漠肉苁蓉总低聚糖的结构特征;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DPPH、·O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荒漠肉苁蓉总低聚糖的体外降糖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荒漠肉苁蓉总低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40%,超声时间32 mi
摘要:以低氟青砖茶为原料,探讨了不同青砖茶速溶粉、蛋液、黄油、白砂糖添加量对青砖茶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饼干的最佳配方为在面粉100 g条件下,蛋液添加50 g,黄油添加20 g,白砂糖添加25~30 g,青砖茶速溶粉添加4~6 g。此配比加工的青砖茶饼干口感酥脆,色泽棕褐,有浓郁的茶香,且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关键词:青砖茶;饼干;工艺优化;品质;抗氧化性 中图分类号:TS213.
摘要:建立电热恒温消解-电位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称取土壤样品置于消解管中,加入10 mL 0.4 mol/L K2Cr2O7-H2SO4溶液,用电热消解仪在180 ℃下消解10 min,待消解液冷却后,使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以0.2 mol/L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K2Cr2O7-H2SO4溶液,依据硫酸亚铁消耗量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5个大田土壤耕层样品有机质含量的相对标准
摘要: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
摘要:针对因恶劣环境、电池耗尽、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数据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网络(CNN-LSTM)填补模型。以闪电河流域2019年土壤温湿度数据为试验数据,分别选用CNN、LSTM、TCN、CNN-TCN、CNN-LSTM 5个模型对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网络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并采用Adam算法优化模型,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
摘要:针对农场管理中地图更新滞后、地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农事数据分散无序以及缺乏有效作物追溯手段等问题,基于Django框架、OpenLayers地图库、PostgreSQL数据库、PostGIS扩展工具以及GeoServer平台,构建基于WebGIS的农田信息化和作物溯源系统。该系统以数据收集与农场地图构建为基础,主要功能包括地图操作、地块信息查询、地块信息动态展示、路径规划、作物溯源、农场信息
摘要:为提高对树木小目标病虫害识别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NanoDet-Plus网络的小目标病虫害识别方法。为增强对小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注意力机制对NanoDet-Plus网络的主干网络进行改进,利用改进NanoDet-Plus网络对松树疫区松材线虫病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在IOU为0.55时,改进NanoDet-Plus网络识别的平均精度达94.51%;在IOU为0.80时,改进NanoDe
摘要:为建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RT-PCR技术克隆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利用Gateway技术将其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CP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ToCV CP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显示ToCV CP
摘要:采用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 grandifolium)和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有机酸代谢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家族进行鉴定,对预测的蛋白质开展理化性质、结构域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大叶黄精和黄精的转录组数据,共获得转录因子46 682个,其中bHLH转录
摘要: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测序平台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根2个不同部位(根尖区和根成熟区)样品进行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聚类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根的高质量读长被组装成136 541个单基因,平均长度为982 bp。对具有编码转录因子能力的基因进行鉴定和分类统计,20 105个单基因被映射到5
摘要:以烟台苹果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爬取相关商品下用户的评论数据作为语料库,引入百度AI平台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于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并构建LDA主题分类模型提取文本主题与关键词,对在线评论进行文本挖掘与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评论文本中,对于烟台苹果的正向评价占96.1%,中性评价占0.3%,负向评价占3.6%;根据主题一致性指标,评论文本内容可以聚类为品种认同、服务感知
摘要: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与高韧性水平区,非粮食主产区与低韧性水平区内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较弱。建议持续
摘要:引入并修正SERVQUAL模型及服务质量评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县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乌鲁木齐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6维度26个指标体系评价量表,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得分为-0.51,服务质量不高。在服务质量结果评价分析方面,发现各维度差距从高到低依次是保证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有形性、可靠性。结合各维度差距及各指标差距发现乌鲁木齐县乡村民宿存在地
摘要:分析基于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移民社会风险的生成机制,发现易地搬迁移民社会风险的表现类型主要有经济风险、社会融入风险以及文化融合风险。最后提出强化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严防规模性返贫风险;提升公共服务“软件”,提高移民社会融入水平;构建包容文化社区,重塑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建立社会风险预防机制,及时化解突发风险,以维护安置区社会稳定。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镇化安置;易地搬迁移民;社会风险
摘要:基于SFIC模型对大竹县Z镇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均显著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结果,各变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协同过程(0.523)>催化领导(0.377)>制度设计(0.309)>起始条件(0.197);协同过程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协同治理结果,分别在起始条件与协同结果之间、催化领导与协同结
为方便科技成果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龙源期刊网、中教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中邮阅读网等网站和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湖北农业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