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代化生产力。如何通过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基于生产力理论演进轨迹,辨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基于全面创新理论,探索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源于生产主体、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等3个层面组合结构的全面优化,显化于企业竞争力、产业创新力和产业体
摘 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支撑。面向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生产力形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内涵、关键支撑要素与关键议题以及实现路径等均需要重新审视。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理论内涵的理解需要跳出单一技术安全观与国家能力观,全面转向契合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型生产力范式形成需求的要素基础观与技术生态观,即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及技术体系高阶化,在此基础上明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要
摘 要:着力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有利于数字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形成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进而促进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基于TOE框架与组态理论,识别出包括数字化市场、数字化金融、数字人才供给、数字基础设施、政府监管与服务等在内的5个数字营商环境表征维度。利用fsQCA方法,开展31个省份数字营商环境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组态分析,探究5个数字营商环境前因变量间的联合效应,旨在发现驱动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
摘 要: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依托和重要任务。当前,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投入不足与“卡脖子”问题有待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利用率有待提高、国家创新平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因此,基于“主体—机制策略—体系”的思路框架,以主体层面的战略科技力量理论、机制策略层面的大科学和整合式创新理论、体系层面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瓶颈突
摘 要: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基于不同环境变量的分组,采用共同前沿下的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分别测算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创新增长能力和追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财政支持力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等均能正向影响创新效率的增长能力和追赶能力,但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低于其余3个环境因素。②在不同环境因素
摘 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2015—2021年中国293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及其构成维度的指数,并与1 374家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形成配对样本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市域营商环境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域营商环境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务环境维度
摘 要:利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②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技术研发效率、生产制造效率、运营管理效率及营销服务效率,进而促进供应链效率提升;③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低研发投入企业及高管无社会资本企业的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