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对魂脉与根脉的重要论述,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入学习研讨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魂脉和根脉的重要思想,需要把握好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魂脉和根脉的科学内涵;如何看待魂脉和根脉的辩证关系;怎样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怎样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西方生态伦理的产生和演进对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现代性”道德话语中,往往带来激烈的价值冲突,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鸿沟,影响和制约着生态伦理的深层发展。辩证看待西方生态伦理,就要梳理西方生态伦理的拓展理路,从动物伦理突破道德边界,经过普遍生命意志的逻辑展开,到生态价值的道德确立,打破人类中心主义“不可超越”的价值神话,同时揭露西方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话语局
摘要:《资本论》经济的社会形态研究坚持在历史主体基础上引出“矛盾特殊”,在于推进主体统治向物统治的秩序过渡,在于从中塑造物役性的主体逻辑。算法工资是物统治的开端,资本工资是物役性的产物;工资一般针对“简单劳动的矛盾特殊”,引出“工资决定于生产”的唯物史观命题。工资由此完成对唯物史观原理的深化:以“劳动力的物规定”(矛盾普遍性)锁住劳动矛盾的秩序扩展;以“劳动力的社会客体建构”(矛盾特殊性)驱动资本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权利告知规则、有权获得辩护规则、证据裁判规则、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规则、严禁非法收集证据规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疑罪从无原则,由此可以推断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蕴含了无罪推定精神。但从整个刑事立法体系及司法适用过程来看,一些制度的适用并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例如有义务如实供述、不当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协商性质弱、例外证明责任倒置等。当前,我国虽然
摘要:地方立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新时代下,全国各地方充分发挥了地方立法的补充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施性功能,特别是2015年《立法法》首次修正以后,多个地方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并进行创制性立法,在立法主体、立法领域等方面进行创制,使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更加完善,立法的体质机制和程序更加健全。目前,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立法同质化现象、立法主体参与度不足、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
摘要:相较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男性作家对现代爱情婚姻的普遍自信态度,同期的女性作家则更多地对此投以质疑的目光。她们笔下的新知识女性,在探索爱情与婚姻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来自新旧男性沙文主义的重重阻碍与破坏,还需承受相较于男性更为独特且复杂的“职业—家庭”冲突困境。这迫使她们在“回归家庭的温暖怀抱”“在职业与家庭间疲于奔命”及“坚守独身主义的立场”之间作出艰难抉择。其创作深刻展现了现代女作家群体超
摘要:梁鸿的乡土文学创作,在其早期非虚构力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凭借纪实笔触与深刻的身体意象描绘,生动展现了当代乡土社会的真实境遇,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乡土问题的再度审视。在其创作的中后期作品《神圣家族》《梁光正的光》里,梁鸿巧妙地融合了非虚构与虚构元素,摒弃了宏观的整体性视角,转而深入聚焦于乡村个体的生存状态。通过运用先锋派的荒诞叙事技巧,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创伤性体验,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
摘要:“苦难”是陈应松小说创作的深厚底色,在这层底色之外,“孤独”亦是其作品中的一个鲜明主题。从“船工小说”到“神农架系列”“荆州系列”,陈应松的众多小说都弥漫着一种深沉且强烈的孤独氛围。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不仅成为苦难与抗争、死亡与诗意的文学样本,更是现代生命存在的寓言,以及对民族、人类命运的守望与救赎。 关键词:陈应松;小说创作;孤独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体育救国思潮的发酵和国人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国人纷纷要求收回体育权,建立自办自管的全国性体育组织。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国内新式教育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本土体育人才的成长,在热心体育事业的社会名流及一批受过体育教育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于1924年应运而生。换言之,中华全
摘要:以弥缝社会罅隙、践行抗战救国为主脉的湖北振济组织,一面栉风沐雨,开启了社会救济的新变,着手救护灾民、运配难民、收容闾阎,成为全面抗战时期救济难民的保障器;一面循战依情,发轫了积蓄民力的端绪,开展组训生产、拾养难胞、小本贷款,被视为摄持抗战力量的内驱器。不无遗憾的是,战时振济的治本之策,其蕴藉救济范围狭窄、渎职懈怠蔓延、贪污腐败横行致使施政效果彰而不显。事实上,湖北振济组织通过挽救难民生命,稳
摘要:历史是由个人活动构成的,所以研究历史离不开人物的研究。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关于曾纪泽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一方面,曾氏的史料不断辑补与出版;另一方面学术界多角度、多层次对曾氏的外交活动与思想等方面作出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呈现由点到面、由面到系统的演变;二是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这其中包括实证法、比较法、定量统计法。目前研究仍有不足,这有待于研究资料尤其是外文资
摘要: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权威和经典理论之一,其在政府、市场之外通过社会自我调节的方式寻找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第三道路”。尽管社会资本已在我国构建起了庞大的主题研究谱系,但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掌握社会资本的本土化发展脉络与演进趋势。选取近25年CSSC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发文数量呈现先上升
摘要: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任务与资源、能力不匹配,被形象地称之为“小马拉大车”。这集中体现在基层承受的负担过于沉重,具体表现为工作任务过度堆积、责任范围过度扩张以及压力负载超限。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不能停留于降低工作量这一简单层面,关键是要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为“马”赋能,让“车”减负,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真正为基层减轻负担、释放活力,同时向基层工作者提供资源倾斜,全面提
摘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部署以来,各地在决策报告制度方面作了不少有益探索,但从实践来看,这一制度还很薄弱。这主要在于实践中对决策报告制度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基于对认识误区的澄清及制度内涵的阐释,可以发现决策报告制度的完善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尽可能克服“重大决策”概念的不确定性、有效发挥人大的监督效能、充分尊重政府
摘要:诗性文化内化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方式之中,对文化空间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长江流域“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及其与武汉、岳阳、南昌三座文化名城的关系,是诗性文化塑造城市文化空间的典型代表和精华所在。“江南三大名楼”的诗性文化空间内涵,集中表征为山水营城的栖居理想、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宴赏雅集的娱情之所、超越时空的家国情怀。诗性文化对当代城市营造有重要的启示价值,要彰显诗性文
摘要:在我国和非洲“一带一路”国家中,狮子的隐喻意义有趋同的一面,如狮子是勇敢、刚强、力量、智慧、王权的象征,也是人们消灾辟邪、安居乐业的守护神。这些趋同的隐喻意义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通性文化心理。狮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此同时,狮子文化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进一步促进各国深层次的文化互鉴与合作。 关键词: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