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同富裕作为一种蕴含伦理价值的良善生活理想,是现代国家共同追求的政治目标。然而,现代国家财富总量的急速增长并未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理想,反倒不断加大社会贫富分化。为此,平等分配的正义理论试图予以矫正,却因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基础而招致诸多批评。作为修正方式,现代国家以个人平等权利为核心,预设政治共同体成员彼此间的互不亏欠,却导致与经济平等关联的共同富裕缺乏充足可靠的道德理由与政治基础,以至于国
摘 要:技术革命是影响现代政党政治的重要变量,不管是对政党自身治理的组织性技术,还是对参与国家治理的物理性技术都产生深远影响。18世纪下半叶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助推现代政党政治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畅通政党精英与选民沟通新渠道,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为政党复兴带来动力,时下的智能技术革命更是加速政党转型升级。在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政党沿着精英型政党、大众型政党、全方位型
摘 要: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已经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运用时间政治学理论,构建一个融入时长、节奏、时机的技术制度化分析框架,对“ZZIC平台”“民心网”“接诉即办”的比较案例分析发现:技术制度化是数字技术与科层体系不断迭代演化的结果;时长沉淀下的科层体系对数字技术赋能的认知构成技术制度化的基础;关键行动者或组织对此的认知、理解和遵从受结构性约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技术制度化进程中的张弛
摘 要: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如何提升数字政府绩效水平已成为数字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基于战略三角模型,本研究从价值目标、运作能力和授权环境三个维度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我国32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城市作为案例样本,采用fsQCA方法对数字政府绩效的影响因素加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价值目标(数字开放度、创新发展度)、运作能力(数字基础设施、财政资源能力)和授权环境(注
摘 要:数智化是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重要手段。准确、动态的数据基础是支撑公共服务数智化的现实保障与先决条件,然而现有研究忽略了对公共服务数智化的数据基础的讨论,这就要求构建数智化公共服务数据基础的目标框架,探究其实现路径。基于“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数据使用”的框架,将公共服务数智化的数据基础划分为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使用等目标环节。应超越传统统计思维,破解分散供
摘 要:任务型组织是官僚机构应对非常态问题的一种弹性工具。随着社会治理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治理任务趋于复杂化是政府部门普遍面临的挑战。不同于其他职能部门,对于公安部门而言,临时性任务、突发性任务的出现反而是一种常态现象,其恰是借助任务型组织实现了组织的再弹性化,保证了非常态任务与中心任务动态平衡的“任务韧性”。从理论上看,公安任务型组织是对官僚制弹性的呼应;从组织机制上看,公安任务型组织是对科
摘 要: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统合和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多场域类型下,科学抽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规则重塑的行动逻辑与策略,有益于指导基层党组织整合乡村振兴资源,提升乡村振兴效能。通过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的深度挖掘,选择综合权威(强制,非强制)和资源来源(组织内部,组织外部)两个变量,以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为情境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规则重塑的分类模型,抽象出命令型重塑、指导型重塑、规制型重塑
摘 要:超大城市在治理过程中呈现出诉求多元、问题叠加、风险频发等趋势,以科层制为组织逻辑的常规治理模式日益暴露出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协同不畅、资源调度迟滞等现实短板,引发了难以治理的规模化困境。在构建超大城市多维治理极限模型的基础上,聚焦工作专班制,探讨其作为非常规治理模式的创新机理,挖掘其突破治理极限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超大城市治理场景下,普遍存在复杂治理任务与常规治理模式间不完全适配的现象,由
摘 要: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其中有何特征,这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议题历史纵深感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政策外部特征—政策环境—政策内部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246份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城市公共安全政策经历了保障城市经营、支持改善民生、回应新兴风险、建设韧性城市四个阶段;其理念、主体和结构的变迁分别呈现出“灾害处置—应急管理—风险治理—韧性治理”“单一部门—多